去打听打听,什么时候来电。
简素贞和二姑奶奶互相看了一眼,二姑奶奶也不好说什么,简素贞少不得阴阳怪气地小声嘲讽:“大嫂真是,看不得别人好。”
二姑奶奶知道大嫂也好,三弟妹也罢,都不是善茬,她少惹为妙。
接下来的日子,林遇梵以“四木”的笔名,断断续续发了四篇抗日记事。
其实这些故事都来自于她在上一世给杂志撰写抗日记事时,通过采访了解到的真实故事。
真实故事,再通过适当的改编润色,故事变得非常吸引人。
四篇抗日纪事在《光明日报》刊发之后,在海城引起了小小的轰动。
因为最近这一两年很少媒体提及抗日期间的事,政府和报刊舆论的目标都在于如何,这突如其来的系列抗日记事,让民众回想起了当年抗击小日本的艰难日子。
特别是其中有一则在海城牵动人心,广为流传的故事,竟然在抗日记事里找到了结局。
那则事迹是说在抗日最后一年,1945年春天,一个国军情报人员在生命垂危之际,把重要情报交给了一个卖香烟的小女孩,求她帮忙送去平安里54号。
那个小卖香烟的小女孩叫小婉萍,才十二岁,小婉萍不负期望把情报送到了目的地,结果等在平安里54号的却是日本特务。
原来,有汉奸出卖了他们,把平安里54号的信息透露给了小日本。
平安里54号的国军情报人员全部被杀。
小婉萍也从此没了下落,是生是死无人知晓,这事在抗日胜利后爆了出来,牵动着全海城老百姓的心。
通过四木撰写的抗日纪事,大家才知道,原来小婉萍被日军逮捕后,在审讯期间被热铁烫伤了声带,变成了哑巴。
小婉萍知道的不多,也没有太大的审问价值,但小日本并没有就此放过她,在日本投降前夕,她被拉出去枪毙。
虽然她只有十二岁。
在执行枪决时,刚好遇到斧头帮劫狱,小婉萍幸运而又稀里糊涂地跟着一个狱友跑了出来。
她偷偷跑回家,发现家里早已人去楼空,父母家人不知去向。
无奈之下,小婉萍跟着狱友远走港城,并在港城安顿下来,现在她已经十五岁,是一名普通的洗衣房女工。
听赵景秀朗声念完卖香烟小女孩的故事,王君瑶和刘芳都不由轻轻抹了抹眼角。
王君?感叹:“还活着就好,希望她家人能早点找到她,一家团聚。”
刘芳宽慰道:“知道她在港城做洗衣工,她家人会找过去吧。”
赵景秀放下报纸:“报纸上说,两天后,将在下一个故事里公布当年出卖平安里54号情报给小日本的汉奸。”
王君瑶好奇:“那汉奸还活着?”
赵景秀摇头:“我也不清楚。两天后就知道了。”
一直坐在后面做针线的蕙兰小声嘀咕:“这种人如果还活着?那不得千刀万剐?!"
赵景秀愤愤不平:“至少得枪毙!”
林遇梵默默整理她给赵景秀准备的英文学习资料,这个话题她没有搭茬。
撤了新茶,女佣给大家添了咖啡,林遇梵端起杯子正要喝,却听见赵景秀则满脸崇拜地说:“我听二哥说,撰稿的四木是一个大作家的小笔名。”
林遇梵差点被咖啡呛到了,她还没发声,王君瑶已问:“是哪个大作家的笔名?”
“二哥神神秘秘的,他不告诉我,说要保密。”赵景秀抿着唇,压低了声音。
大家“咦”了一声,“原来是大作家!难怪知道这么多。"
林遇梵忍着笑,也附和:“也只有大作家才能这么厉害。”
“对。大作家就是随便写点什么,都不会被埋没的。”
林遇梵心底更是乐开了花。
而此时的老二房大宅里,赵明杰刚从外地回来,他也看了《光明日报》的报道,心中颇为狐疑。
晚上,赵明杰拿着报纸去找他大哥,问他大哥怎么看。
赵礼杰早看过报道,他心里多少有些忐忑,但嘴还很硬:“我能怎么看?跟我们有关系吗?还能把我们抓起来枪毙?”
19、第019章